如何策略性地準備下一場面試 | 求職梗文(3) - STAR面試法
- Jason Lu

- 3天前
- 讀畢需時 3 分鐘

在第一篇中,我們談到了如何解析職缺描述、用策略性的方式思考整個求職流程。
在第二篇中,我們將那些洞察轉化成能吸引雇主目光、通過自動篩選系統的履歷。
現在,來到 第三篇 —— 讓我們學會如何將「面試」從壓力測驗,轉化為一場 策略性的對話。
1. 研究不只停留在表面
準備面試時,不只是背誦公司簡介而已。
試著問自己更深層的問題:
這間公司目前的發展故事是什麼?
這個職位如何幫助他們達成現階段目標?
公司正面臨哪些挑戰,而你可以成為解方?
花時間閱讀公司新聞、募資動態或發表的研究成果。
尤其是生醫與研發領域,了解企業目前的里程碑與策略方向,能幫助你展現「已經在同一個節奏上」的專業度。

2. 練習故事,而不是背答案 - STAR面試法
多數求職者會不斷練習標準答案;
但優秀的候選人會 打磨自己的故事。
使用 STAR 法則面試法(Situation → Task → Action → Result) 來整理你的回答。
這個結構幫助你在敘述時既有邏輯,又能突顯成果。
💡 範例:
「我們團隊在 mRNA 放大生產時遇到瓶頸(情境 Situation)。 我的任務是協調分析與製程團隊進行優化(任務 Task)。 我重新設計了跨部門流程(行動 Action),使產量提升了 35%(成果 Result)。」
這樣的故事比「我是一個團隊合作型的人」更有說服力,也展現了你的策略思維與執行力。

3. 穿著與氣場都要符合文化氛圍
你的穿著與舉止會直接傳遞你是否理解公司文化。
在生技新創公司,精緻但不拘謹的專業感 通常比過度正式更合適。
在大型藥廠或傳統企業,則可選擇正式服裝以展現尊重。
目標不是模仿,而是 找到共鳴 —— 用行為細節傳達你的職場敏銳度。
4. 時間是一種信號
準時,不只是禮貌,而是一種專業表現。
提前 10 分鐘到達面試地點,或在線上面試前先測試光線、音訊、鏡頭。
這種細節會在潛意識中向對方傳遞一個訊息:
「這個人可靠、準備充足、可放心合作。」
5. 像同事一樣對話,而不是像應試者推銷自己
最好的面試,不像問答,而像合作。
把焦點從「我希望被錄取」轉為「我能如何幫助這個團隊達成目標」。
你可以問一些展現策略思考的問題,例如:
「這個職位在前六個月的成功標準是什麼?」
「這個團隊與其他部門之間如何協作?」
這些問題能讓你從「被面試者」變成「潛在合作夥伴」。

6. Follow Up with Insight
6. 有洞見的 Follow-up
感謝信不是形式,而是最後一次留下印象的機會。
保持簡短但具洞見:
「很感謝我們討論到跨部門協作的挑戰。我過去曾負責與 CRO 團隊建立溝通流程,相信能帶來有價值的經驗。」
這樣不僅展現誠意,也再次強化了你的價值。

7. 重新定義面試的心態
面試並不是考試,而是一場雙方確認價值契合的對話。
當你停止「表現」而開始「連結」,
你就從「被評估者」轉變成「共同創造者」。
這正是策略家贏得機會的關鍵。
🧭 系列總結
第一篇: 用清晰策略解碼求職流程
第二篇: 打造能說服雇主的履歷
第三篇: 把面試變成策略性對話
這三篇組成你的 Job Application Meme 三部曲,
不只是求職攻略,更是幫你重新掌握職涯主導權的行動指南。
📘延伸閱讀:從策略到自信的完整求職指南
如果你喜歡這個系列內容,你一定會喜歡我即將出版的書:
這本書將更深入解析從心態調整、故事設計到跨文化溝通的全套框架,
幫助你在快速變化的職場中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與力量。

👉 歡迎前往 LuTra Studio 了解更多書籍與工作坊資訊。




留言